在 Midjourney 中掌握三分法则:提升你的图像构图(第一部分)
5 个月前
想象一下,凝视一幅风景画,地平线自然地位于画面的下三分之一,或者在一幅肖像中,主体的眼睛恰好落在网格的交点上。你的目光被吸引到场景中,沿着那些看不见的线条,完美地平衡了画面。这就是三分法则的魔力——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构图技巧,如今通过现代 AI 工具如 Midjourney 得到了增强。
在 AI 生成艺术的世界中,三分法则具有巨大的力量。通过指导场景中主体和元素的放置,它创造了和谐,使图像更具视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。当你在 Midjourney 的无尽创意可能性中进行实验时,融入这一基本规则可以改变你图像的构图和感知方式。
在本文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三分法则的核心原则以及它为何如此有效。你还将学习如何将其无缝应用于你的 Midjourney 提示,确保你的 AI 生成图像不仅视觉惊艳,而且构图精妙。
三分法则是一种构图网格,帮助组织图像中的视觉元素。通过将图像分成 3x3 的网格,它鼓励你将主体或兴趣点放置在四个交点之一,或沿着线条,而不是直接放在中心。这种微妙的变化通常使构图更具动态感和吸引力。
图像由 Soizic 提供
这里是三分法则网格的视觉表示。图像通过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被分成九个相等的部分,形成交点。在这个例子中,主体被放置在一个交点(左上角),展示了如何使用三分法则对构图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对齐。
视觉解释:想象一张日落的照片。与其将太阳放在中心,不如将其放在三分法则网格的左上交点。这使得图像感觉更平衡和引人入胜。在实践中,这一规则自然引导观众的目光穿过图像,而不是将目光固定在中心。
历史意义
三分法则是一种经过时间考验的技巧,根植于传统艺术和摄影中。许多经典画作在摄影发明之前就使用了这一技巧。艺术家们利用这一指导原则创造出更具动态感和情感共鸣的构图,而它在现代摄影、摄像和设计中仍然是一个重要工具。
随着 AI 生成图像 工具如 Midjourney 的出现,三分法则变得更加重要。虽然 AI 可以生成惊艳的图像,但通过三分法则等构图技巧来引导 AI,可以显著提升生成图像的质量。这种方法可以带来更有意图和美学愉悦的结果。
心理影响
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三分法则在图像中创造了一种平衡和自然流动的感觉。它与人眼本能地观察场景的方式相一致。遵循三分法则的图像感觉更具动态感和趣味性,因为观众的目光以一种结构化但又轻松的方式穿过图像。
为何有效:将主体放在偏离中心的位置,可以使主体与背景之间产生更和谐的互动,从而使图像感觉更生动和有动感。主体周围的额外空间为上下文、负空间和叙事提供了空间。
三分法则不仅仅是传统摄影或绘画的指导原则——它是一个构图基础,可以提升你的 AI 生成图像。通过理解如何沿着这些看不见的线条放置关键元素,你会发现你的 Midjourney 创作不仅脱颖而出,而且更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。
每一幅图像强调了在网格中放置和平衡的不同方面,以创造动态和引人入胜的构图。
将主体(例如,一个人、一棵树或一只动物)放置在网格的左上交点。
一只翱翔的鹰在天空中飞翔,位于左上交点,背景是山脉,广阔的天空填满了画面的其余部分——ar 16:9——质量 2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将主体放置在右上交点,留出背景或其他元素的空间。
一只翱翔的鹰在天空中飞翔,位于右上交点,背景是山脉,广阔的天空填满了画面的其余部分——ar 16:9——质量 2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将主体对齐到左下交点,其余画面填满风景或天空。
一棵孤独的树矗立在广阔的沙漠中,位于左下交点,广阔的天空和遥远的沙丘填满了画面的其余部分,镜头 24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将主体放置在右下交点,以创建一个偏离中心的焦点。
一棵孤独的树矗立在广阔的沙漠中,位于右下交点,广阔的天空和遥远的沙丘填满了画面的其余部分,镜头 24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这些放置将主体定位在画面的垂直中心,但偏向左侧或右侧,通常利用周围的空间来创造平衡或张力。
一只色彩斑斓的热气球漂浮在广阔的天空中,位于左中间,开放的天空和柔和的云彩填满了右侧的画面,创造出自由和冒险的感觉,镜头 24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只色彩斑斓的热气球漂浮在广阔的天空中,位于右中间,开放的天空和柔和的云彩填满了右侧的画面,创造出自由和冒险的感觉,镜头 24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- 地平线在上三分之一:将地平线对齐到上水平线,强调土地、海洋或前景。
- 地平线在下三分之一:将地平线放在下水平线,吸引注意力到天空或背景。
地平线在上三分之一:强调土地、海洋或前景
地平线的放置是风景摄影和图像生成中的一个关键构图技巧,极大地影响图像的视觉平衡和焦点。通过在画面内不同位置放置地平线,你可以影响观众对场景的感知以及他们的注意力所在。
将地平线对齐到三分法则网格的上水平线。这种放置将焦点从天空转移到土地、海洋或前景,强调地平线下的元素。
- 目的:上三分之一的地平线通常用于当风景、海洋或前景包含场景中的主要兴趣点时,例如山脉、田野或建筑结构。通过减少天空的比例,观众自然会被吸引到图像下部的细节。
- 效果:这种放置使地面或水面感觉广阔而稳固。它创造了一种稳定感,并赋予地面或水面上的主体更多重要性,而天空则扮演辅助角色。
一片广阔的沙漠景观,沙丘延绵入远方,地平线位于上三分之一,金色阳光照亮沙丘的轮廓,镜头广角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- 示例:在沙漠景观中,将地平线放在上三分之一将强调沙丘,使其成为图像的主导元素,而天空只占据画面的一小部分。
一片岩石海岸在退潮时显露出来,潮池反射着天空,地平线位于上三分之一,强调下面的崎岖岩石和海藻,镜头 50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将地平线放在三分法则网格的下水平线。这种构图强调天空或背景,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向上看,关注广阔的天空、云彩或其他大气元素。
- 目的:下三分之一的地平线用于当天空、云彩或背景是场景中视觉上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时。它在有戏剧性天气、日落或天体元素的场景中效果很好,让天空主导画面。
- 效果:这种放置使天空感觉广阔而开放,创造出一种宏伟或无限的感觉。它可以唤起开放、自由或敬畏的情感,尤其是当天空呈现出动态的颜色、云彩或光线时。
- 示例:在这个风景中,将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强调了雷暴的颜色和纹理,使背景成为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,而土地则被最小化。
一场黑暗而戏剧性的雷暴在地平线上形成,地平线位于下三分之一,让高耸的雷云主导画面的上三分之二,镜头 50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片广阔的沙漠景观,地平线位于下三分之一,吸引注意力到广阔的星空,银河清晰可见,创造出一种天体氛围,镜头 24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关键区别:
- 上三分之一的地平线:强调地面、海洋或前景元素,创造稳定感并将观众的目光固定在图像的下部。
- 下三分之一的地平线:突出天空或背景,创造开放、广阔和敬畏的感觉。
何时使用每种:
- 地平线在上三分之一:适合前景更详细或视觉上更有趣的场景,例如具有崎岖地形的风景、田野、城市或具有反射元素的水景。
- 地平线在下三分之一:最佳用于天空更具动态的场景,例如日落、雷暴或当云彩和大气条件是主要视觉吸引力时。它在创造规模感或当天空需要主导图像时效果很好。
通过仔细考虑在图像中放置地平线的位置,你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到场景中最重要的元素,使你的构图更具吸引力和平衡感。
在肖像摄影中,将主体的眼睛放置在三分法则网格的上水平线上,创造出视觉平衡和自然的构图。由于眼睛通常是肖像的焦点,将其与这一指导原则对齐可以直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到主体的脸上,同时在画面中留出空间用于上下文或叙事元素。
为何有效:
- 自然的视线:人类本能地关注图像中的面孔,尤其是眼睛。将主体的眼睛放在上三分之一,观众的目光自然会被引导到肖像中最重要的特征。
- 平衡:这种放置避免了中心构图,这有时会显得静态。相反,它创造了动态平衡,图像的下三分之二提供了背景或额外视觉上下文的空间。
- 上下文:将眼睛放置在上三分之一留出了空间用于肖像中的身体或环境元素,使叙事更加完整。
效果:
- 参与感:观众立即被吸引到主体的眼睛,促进了连接感。
- 上下文:画面下部的空间可以用于叙事元素,例如人物的肢体语言、服装或背景风景,这有助于为肖像增添深度。
- 美学吸引力:构图感觉视觉上令人愉悦和平衡,上三分之一的放置遵循经典艺术原则。
一个孩子站在生日蛋糕旁,眼睛位于上三分之一,蜡烛的柔和光线照亮他们的脸,镜头 50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位农民在麦田中的肖像,他的眼睛位于上三分之一,金色的作物在他身后延伸,镜头 70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幅黑白肖像,穿着西装的男人,眼睛位于上三分之一,高对比度的光线强调了他脸部的纹理和细节,镜头 85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位头发被风吹乱的女人,眼睛与上三分之一对齐,运动在黑暗背景中被清晰捕捉,镜头 50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将主体的脸部沿着三分法则网格的垂直线放置,为肖像创造了引人入胜和动态的构图。通过将脸部与左侧或右侧的垂直线对齐,你可以自然地引导观众的目光到主体,同时在画面的其余部分留出背景或上下文的空间。这种技巧创造了平衡,并允许更具创意的叙事,特别是在环境肖像或使用负空间时。
为何有效:
- 自然平衡:将主体偏离中心,脸部与垂直线对齐,防止构图显得过于静态或对称,这在中心肖像中可能会发生。
- 创意空间: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画面可以用于额外元素,例如有趣的背景、环境细节或负空间。这为肖像增添了深度,增强了叙事。
- 聚焦主体:观众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到脸部,但偏离中心的放置使图像感觉更具动态感和视觉趣味。
效果:
- 动态构图:偏离中心的放置创造了比中心肖像更流畅的构图。这使得肖像感觉更自然和引人入胜。
- 上下文深度:留出三分之二的画面用于背景或周围元素,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体的环境,为图像增添更多故事。
- 视觉流动:目光被引导到主体,但也邀请观众探索画面的其余部分,带来更沉浸的体验。
一位女性坐在钢琴旁,脸部与左垂直线对齐,右侧有乐谱和蜡烛,镜头 85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位男性站在书架旁,脸部位于右垂直线,背景是图书馆和柔和的阅读灯,镜头 70mm——ar 4:5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位女性坐在日落的海滩上,脸部位于左垂直线,右侧是发光的地平线和涌来的海浪,镜头 35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位建筑工人的肖像,脸部与右垂直线对齐,左侧是起重机和未完工的建筑,镜头 35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一个孩子在小池塘旁拿着钓鱼竿,脸部与左垂直线对齐,右侧是水面和树木的倒影,镜头 50mm——ar 16:9——v 6.1
AI 图像由 Soizic 提供
我的名字是 Soizic,我撰写关于 AI 图像生成的故事。
FluxAI 中文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