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简到美:在Midjourney v6.1上尝试极简中国风笔触,你也能画!🎨
大约 2 个月前
传统中国水墨画原理在AI生成艺术中的体现:古典技法与现代数字创作之间的基本相似性分析
在我使用Midjourney模拟艺术风格(尤其是中国传统笔触美学)的实验中,我注意到传统中国水墨画与生成式AI创作艺术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。这些观察是通过系统测试各种参数和提示结构得出的,揭示了数字艺术创作本质的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。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sad tiny man in Chinese brush stroke --ar 16:9
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项目启动
我首先精心挑选了四幅让我感动的图像,作为之前展示的情绪板的基础。这些图像成为了我后续所有实验的基石。我的旅程从一个简单的提示开始:“a tiny man in Chinese brush stroke --ar 16:9
”。我用不同的风格化值(50到80之间)测试了这个提示,观察每个小变化如何影响最终的艺术作品。有趣的是,如此简单的提示竟然能创造出如此多样且美丽的结果——就像一笔画可以讲述不同的故事,取决于你如何描绘它。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happy tiny man in Chinese brush stroke --ar 16:9
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水墨与AI的魔力
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Midjourney中的提示工作方式与传统中国水墨画中墨水的行为惊人地相似。想象一下,当你把墨水滴在纸上时——你无法完全控制它如何扩散或干燥。最终结果取决于你用了多少水、使用了什么类型的纸张,甚至空气的湿度。然后是干燥过程——这是一个你只能等待并观察图案如何形成的阶段。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tiny man walking up in Chinese brush stroke --ar 16:9
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我发现AI提示的工作方式与此类似。当我输入“悲伤”或“快乐”这样的词语时,它们并不是对AI的严格指令。相反,它们更像是滴下那最初的墨水——它们启动了一个以自己独特方式展开的过程。
情绪板的力量
使用Midjourney的情绪板功能(配置文件代码:wel3o2p)就像拥有了一个数字艺术工作室。每个成功的实验保存到情绪板后,都会帮助塑造未来的生成,创造出一种艺术演化的流动河流。最酷的是,每件作品都保持了与原始风格的联系,同时为整个系列带来了新的东西。这就像与AI进行对话,每次回应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础上。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tiny man running pass highspeed in Chinese brush stroke
--ar 16:9 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实验中的收获:
保持简单
- 从基本提示开始(如“一个小人”)
- 使用风格化值110以获得真实的笔触感
- 坚持使用16:9的宽高比以获得平衡的构图
欢迎意外
- 将提示词视为艺术触发器
- 让意外的结果激发灵感
- 将你最喜欢的作品保存到情绪板
技术甜点
- 较高的风格化值(110)以获得真实的笔触美学
- 最少的色彩元素(红色点缀)以增强冲击力
- 一致的宽高比以保持视觉和谐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tiny man holding a drop of ink in Chinese brush stroke
--ar 16:9 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传统艺术与AI的美丽共舞
最让我惊叹的是,传统水墨画与AI艺术之间存在着一些深刻的联系:
自然流动:
- 在传统绘画中,墨水的流动取决于水、纸张和湿度
- 在AI艺术中,提示根据参数和随机种子产生不同的结果
- 两者都提醒我们,艺术存在于控制与偶然之间的空间
意外的惊喜:
- 传统艺术家利用墨水的自然扩散
- 我学会了接受AI生成的意外结果
- 有时最好的艺术来自于惊喜
本质形式:
- 传统水墨画捕捉的是精神而非精确的外观
- 我的极简AI方法专注于简单而有力的形式
- 更少的细节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tiny man holding a mini red floral in Chinese brush stroke
--ar 16:9 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结论性观察
这一系列实验揭示了有效的AI艺术生成与传统中国水墨画共享基本原则。这些实验中反复出现的小人物不仅仅是主题,更是哲学标记,突出了人类在更大艺术创作系统中的比例。它们的存在展示了极简元素如何承载重要的形而上学重量,提醒我们与更广泛存在之间的比例关系。
Midjourney V6.1 生成的图像,由 EJ Yao 使用以下提示创建:
a tiny man holding a red color ball in Chinese brush stroke
--ar 16:9 --profile wel3o2p --stylize 110 --v 6.1
对于那些正在探索Midjourney功能的人来说,这些发现建议了一种既拥抱技术精确性又接受艺术不确定性的方法。该平台在模拟传统艺术过程的同时,引入其独特特性,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丰富的领域。
我欢迎其他探索传统与AI生成艺术交汇点的人分享他们的观察。在你使用这些系统的实验工作中,你发现了哪些模式?
推荐阅读:
FluxAI 中文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